18jav

18jav信息公开 指南
18jav信息公开 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5060600000172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5-06-06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2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 【字体:

A

公开


袁培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建议》(第0028号)交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数据局、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省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国证监会云南监管局协办。综合协办单位相关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工作,收到建议后,厅党组迅速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具体的承办处室、办理时限、办理要求等。分管副厅长召开会议,聚焦《关于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建议》,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清晰的办理思路和科学的办理路径。具体承办处室认真对待,对照建议内容仔细分析研究,对建议要点逐条梳理,并积极与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等协办部门协调沟通,有条不紊地推进建议办理工作。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关于建议中提出,结构不优、融资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我们经研究,深表认同。一是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主要集中在有色、化工、原材料等传统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航空航天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尚属空白,与其他省份相比,企业的户数和质量均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抵押物等原因,不同程度的存在融资难问题。三是受当前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盈利能力下降,研发投入减少,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和专业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四是中小企业总体管理模式粗放,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内控体系和风险预警不完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工作安排,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开展了《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评估工作。结果显示,经过两年的努力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梯度培育体系初步构建。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构建了以3019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座、1543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8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高端的优质企业“金字塔”体系。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是为加强政策保障,我省先后出台的《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云南省工信厅 云南省财政厅等18部门关于进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和配套支持措施,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二是20232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云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级的评价和认定标准进行明确,从优质中小企业评价认定、动态管理、培育扶持等方面,提出25条细则,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管理。三是2023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形成横向协同、上下联动、跨领域贯通的工作机制,聚焦全面做大专精特新企业基本盘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我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2311月,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9部门联发了《云南省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九条措施》,多渠道、个性化提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融支持。202410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任务分工》,进一步压实责任,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配套政策日臻完善,政策合力正在形成,为高质量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夯实了基础。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发展为重点,通过直接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高质量发展。2021-2024年,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和项目2900余个、安排资金10.26亿元;争取中央资金1.12亿元,支持25户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18户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发展目标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促进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五是持续深入开展“便民春风行动”和“春雨润苗”专项行动,通过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档案、“一户一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开展税务专题活动、畅通反馈渠道等措施,推动各级税务机关加深与企业的交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和便民惠民措施,推进各项举措层层深入、有机衔接、落实落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在牵头研究起草《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围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领域和标准条件,靶向确定目标企业,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种子库,厘清培育路径,完善机制协同联动、改进服务注重激励、强化政策保障等务实举措,推动全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倍增、质量提升。

(二)关于“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一是创新“数据+政策+金融”服务模式,建设推广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融信服平台”),针对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发挥数字信用、贷款撮合、政策直达、融资增信四大功能,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共享信用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优化信用评估模型,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壁垒,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融信服平台已于2023年正式上线运行,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接入40个省级单位3534678项信用数据,注册经营主体达140.1万户,入驻平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241家,发布“彩云融信贷”、“金旅贷”等贷款产品998个,向经营主体授信3678.7亿元。二是健全完善“政银企保”衔接工作机制,定期向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金融监管局、云南证监局等部门和银行机构共享推送优质中小企业名单,引导银行机构全面摸排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给予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差异化授信指引,引导开发“创新积分制”金融产品,对企业进行创新能力量化评价,利用创新积分作为独立的风险研判与增信授信依据,在内部资金成本核算、信贷额度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2024年末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今年34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举办“政银企”融资服务对接活动,邀请省、州(市)政府部门、17家金融机构、130家企业代表参加,现场进行供需对接交流。通过“政府搭台、金融赋能、企业唱戏”的协同机制,帮助企业打通产融信息壁垒,促进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三是实施优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给予贷款金额2%的一年期贴息补助。2023年以来,省级财政已分三批向1220余户企业兑现贴息资金3.22亿元,减低企业融资成本,撬动银行贷款超600亿元,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优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面广,得到广大专精特新企业一致好评。四是省金融管理局、云南证监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组织召开“2024云南股权投资大会”,邀请国内知名私募投资机构和包括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参会,开展投融资路演对接等活动,持续跟进企业股权融资合作落实情况。截至20252月,建信信托与云南能投20亿基金合作协议首笔资金3亿元已落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云南锡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对外融资5.9亿元。五是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和“专精特新培育板”,提供上市服务。目前,两个板块累计挂牌、展示企业近300家左右。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直通车”专场培训,组织开展“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压缩企业上市合法合规证明办理时间,提高协调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截至2024年底,全省46家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4家,辅导备案企业10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有3家。下一步,省金融管理局将牵头研究制定《云南省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和“三大经济”,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产业领军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等,动态发掘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较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有较好上市基础的企业,建立建全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动云南省股权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建立分层分类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体系,争取开通三四板对接“绿色通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递进发展。

(三)关于“规范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

一是在全国率先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省、州(市)、县三级“四套班子”领导干部挂钩联系范围,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其中,省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的76户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48户,占比达63%。二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省构建了“1+16+56”的省、州、市(县)中小企业“三级服务中心”,会同64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含国家级11个)、120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含国家级11个),形成了“三套服务体系”组成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助企服务员机制,切实推动“政策宣传解读进企业、跟踪帮扶服务进企业、政策落实兑现进企业”,宣传、督促各类政策落细落实。

三是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服务资源深入企业、园区、集群,上门服务,分层分级帮助企业纾困解难。2024年,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开展服务活动683场,服务企业数量4606家。其中,政策宣贯服务企业3241家、市场拓展服务企业365家、引才育才服务企业203家、融资促进服务327家、法律服务企业596家、科技成果赋智服务企业211家、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服务企业127家、数字化赋能服务企业246家。四是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开展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选聘工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组团式”招引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搭建高层次人才供给渠道,加大人才智力支持和服务。近两年来,共选聘242名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其中涉及专精特新企业111家;选聘143名企业高管、技术专家到省属高校担任产业导师,其中涉及专精特新企业49家,占比均超3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于部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线下“一张网”和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线上“一张网”作用,推动两网一体,组织各类服务资源深入企业纾困解难,和企业一起抓订单、拓市场、降成本、增效益。

最后,感谢您对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530

(联系人及电话:中小企业处张海涛,087163512824


【打印正文】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