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jav

18jav信息公开 指南
18jav信息公开 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5060600000174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5-06-06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对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7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 【字体:

A

洪鸿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培养发展云南优质中小企业的提案(第736号)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政协委员提案答复工作,收到提案后,厅党组迅速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具体的承办处室、办理时限、办理要求等。分管副厅长召开会议,聚焦《关于进一步培养发展云南优质中小企业的提案》,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清晰的办理思路和科学的办理路径。具体承办处室认真对待,对照提案内容仔细分析研究,对提案要点逐条梳理,并积极与省科技厅、省金融管理局等部门协调沟通,推进提案办理工作。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关于提案中加强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加强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加强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加强产业链整合、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的建议,经研究,我们认为您所提建议极具建设性,对培育发展我省优质中小企业意义重大,我们深表认同。根据工作安排,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开展了《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评估工作。结果显示,经过两年的努力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梯度培育体系初步构建。截至2024全省已构建了以3019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座、1543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8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高端的优质企业金字塔体系。

三、关于提案内容的答复

一是关于加强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的建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产品创新与特色产品开发,2024年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建设和数字化小灯塔示范项目96个、补助资金2.15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先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专项实施方案、农业品牌打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业品牌培育政策体系。聚焦云南高原特色重点产业,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自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云南省“10大名品评选,累计评选“10大名品主体113个。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年以来,共有昭通苹果、蒙自石榴、普洱茶、保山小粒咖啡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文山三七、宣威火腿等10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普洱茶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品牌声誉评价核心成果及百强榜第1名,12土特产进入全国175土特产推介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名录,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绿色云品品牌矩阵加快形成。云品数量快速增长,品牌规模效益显著提升,逐渐形成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特色民族手工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品牌发展梯次,一批批优质品牌正成为我省品牌精品发展的典型和引领消费新趋势的金字招牌

二是关于加强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的建议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围绕各自工作职能,持续推进云品出滇工作。从云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监管和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全面发力,强化联动协调,加快推动云品市场开拓。省级先后制定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稳步提升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不断补齐寄递物流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发展电商,云品出滇步伐明显加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精心组织我省生物医药、绿色食品、老字号、高原特色农产品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展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展会,对接国内外优质产品资源,为企业创造信息、客源、渠道等多方面交流互通契机,让更多省内优质企业通过展会窗口走向世界。近两年,共组织60户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中博会。

三是关于加强技术支持与培训的建议。出台云南省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行动方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结合典型案例全方位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提升管理质量效益的突破口,为企业会诊并提出疗愈方案建立云南绿色食品等6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出台《云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各类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成果库、需求库、专利库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2024年,全省22家高校和42家科研院所共2575台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实施高校服务重点产业科技专项,引导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从2024年起连续三年省级财政每年支持5000万元,探索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模式,促进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有效、快速转化。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统筹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工艺装备,助力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化发展。持续开展工作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稳妥有序推进技术改造,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近两年,打造27户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20户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6个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对28户中小企业开展了公益性节能诊断。加大对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力度,2023年以来共有59名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创办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创业人才专项,占创业人才总数的67.8%

四是关于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的建议。先后出台的《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云南省工信厅 云南省财政厅等18部门关于进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云南省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九条措施》等政策法规和配套支持措施,从完善法规体系、财政资金支持、减税降费、政府采购、金融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权益保护等方面,支持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政银企保衔接工作机制,定期向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金融监管局、云南证监局等部门和银行机构共享推送优质中小企业名单,引导银行机构全面摸排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给予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差异化授信指引,引导开发创新积分制金融产品,对企业进行创新能力量化评价,利用创新积分作为独立的风险研判与增信授信依据,在内部资金成本核算、信贷额度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2024年末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实施优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给予贷款金额2%的一年期贴息补助。2023年以来,省级财政已分三批向1220余户企业兑现贴息资金3.22亿元,低企业融资成本,撬动银行贷款超600亿元,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优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覆盖面广,得到广大专精特新企业一致好评。

五是关于加强产业链整合的建议。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融通发展,2023年、2024年连续2年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数控机床专场和昆明生物医药专场,增强了数控机床、生物医药产业链条韧性,大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增强集群内企业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创新联合开展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活动,近两年,新增认定11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获国家集群称号4个),组建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联合体”“云南省三七产业创新联合体”“云南省光电子产业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首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持续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进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效衔接,实现我省优势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

六是关于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的建议制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实施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形成横向协同、上下联动、跨领域贯通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高质量发展。每年组织各类企业到人才集中城市、高校开展组团式引才,近两年先后2批次组织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无线电有限公司、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专精特新企业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组团式招引。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培育计划,20222024年完成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养和素质提升133期,培训民营企业家1.23万人次,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开班90班次,培训人次4500人次,组织开展补贴性培训54.52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11.43万人次,组织9万多名职工(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成跨境电商园区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4个(昆明市、德宏州、红河州、大理州),开展中老铁路跨境电商快捷物流,创新中老铁路+跨境电商澜湄快线+跨境电商模式。编制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工作方案,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产品和服务。一部手机逛商圈平台,累计上架商户16.15万户、注册用户147.96万人;认定星创天地96家,聚集创客450人,入驻企业48家,建设线上服务平台(电商平台)35个,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线上线下供应链体系与分销网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

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研究,在工作中进一步充分吸收采纳您的建议,推进相关工作落实。最后,感谢您对我省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531

(联系人及电话:中小企业处 张海涛,0871-63512824

【打印正文】 【字体: